《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览正在内蒙古博物院火热展出,张文平副院长做客“新华访谈”栏目,深度解读展览内容,讲述拓跋鲜卑的民族融合之路。巍巍兴安汤汤呼伦茫茫敕勒都留下他们迁徙的历史印迹在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的互动中脱颖而出...
鎏金银鞍饰辽代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这套鎏金银鞍饰1986年出土于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锤揲錾刻而成。由前鞍桥、后鞍桥、一对鞍翅饰件组成。桥饰上錾刻精美花纹,有展翅的鸟40只,周围衬以卷草纹,以鱼子纹为地,构图完美,工艺繁...
白釉人首摩羯形提梁注壶辽代赤峰市巴林左旗乌兰套海苏木出土白釉人首摩羯形提梁注壶长19.5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7.5厘米、高16厘米。此壶作鱼身龙头形,龙头为流,鱼尾上翘,脊背部有花冠状注水口,颈部上方为一女童头像,其脑后与鱼尾之间相连的曲柄为...
虎咬牛纹金带饰战国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虎咬牛纹金带饰长12.7厘米,重203.9克,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金带饰为模铸,长方形饰牌,绳纹边框内浮雕四虎咬牛纹图案,牛居中卧姿,四肢平伸,四只猛虎两两对称,噬牛的颈、腰部,牛的...
鋬耳金杯13-14世纪内蒙古博物院藏这件鋬耳金杯是元代的生活器皿,造型独特,形似一件倒扣的帽子。金杯一侧为月牙形耳,耳下连接着一个指环,使用时可将食指伸入指环中,拇指握于耳上,其余三指托于杯底即可。金环的鋬耳饰有双龙戏珠纹,口沿饰卷草纹,杯...
景德镇窑青花高足杯13—14世纪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集宁路遗址出土口微外撇,弧腹,下承竹节行高圈足,为四节。细白胎,通体施青白釉,足内壁露胎。内壁口沿饰有两周环弦纹,弦纹下饰暗花八宝纹,底心饰菊花纹。外壁口沿和下腹部各饰一周弦纹,中间饰两只...
猛犸象晚更新世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煤矿出土1980年4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煤矿的工人们,偶然间发现了黑乎乎的动物骨骼化石。这些化石埋藏于距离地表40米的古河道中。由于出土地距离煤层较近,因此骨骼表面呈现出黑褐色。经过古生物专家们细致的发...
披毛犀晚更新世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煤矿出土这两具呈侧卧姿势的晚更新世时代披毛犀,于1980年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露天煤矿附近距地表39米深的古河床内,其身体呈头朝头、脚对脚的侧卧姿势,两头骨相距仅50厘米,两具个体大小相近,体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