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映月通州夜,运河流光梦如画。5月18日晚,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之一的“博物馆之夜”在北京市通州区举行。领略“三庙一塔”古建筑群的独特风貌、触摸大运河的千年文脉、聆听文物背后的动人传说,沉浸式感受古今交融的文化魅力。
当天傍晚,华灯初上,“三庙一塔”景区内民乐悠扬。古筝、扬琴、琵琶合奏的传统乐曲旋律中,身着汉服的演奏家以传统礼仪迎接来宾。文庙大成殿前,通州师生代表精彩演绎的《我家住在运河边》歌曲空灵婉转,与来自通州区对口交流合作地山西长治的艺术家代表,带来的上党梆子形成跨时空对话。
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博物馆之夜”通过系列创意活动,让古老文物“开口说话”、让传统技艺“触手可及”。在这里千年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传统技艺与新潮理念交织出文化新韵,共同搭建起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随着灯光点亮燃灯塔,运河的夜航之旅正式开启。北京民族乐团在千荷泻露桥奏响民族交响诗乐《大运河》,为观众送上美好祝福。游船一路南下,两岸灯光述说着运河前世今生,更展现着通州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当夜幕降临,游船抵达漕运码头,来到“市民寻宝记”文化市集。一踏入市集,鱼灯隧道美轮美奂,光影交错间宛如踏入历史的时光隧道。
而“市民寻宝记”文化市集自5月16日起便在漕运码头火热开启,为期三天的文化市集,汇聚博物馆文创、非遗展示、运河美食体验等,非遗传承人现场进行手工体验教学,投壶、皮影等互动游戏让人群间充满了欢声笑语。一位带着孩子参加活动的市民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让孩子从小就接触传统文化,因为一座博物馆,了解一座城市,深刻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希望以后能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
以水为脉,正如夜航游船上那盏不灭的渔灯,通州区正依托“一河三城”文化格局,持续打造大运河文化带金名片,在大运河的波光里触摸历史,在博物馆的星火中照见未来。
(李瑞)
责任编辑:翟如月